金牌榜样(第9期)| 王松根:国贸维修“老师傅”的硬核日常
来源: | 作者:金昌集团 | 发布时间: 2025-09-01 | 11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图片

   

     早上7点,中央大厦配电房的门轴发出熟悉的吱呀声。金昌物业国贸服务中心的工程维修王师傅,已经提前一小时到岗。他推开门,头顶手电筒的光柱扫过排列整齐的配电柜,手掌感知变压器温度,耳朵分辨水泵异响,这是他近13年如一日的“早课”。


图片


    “配电房和水泵房是整栋楼的‘心脏’,得先看看它们稳不稳当,心里才踏实。”王松根一边熟练地检查着仪表盘上的数据,一边说道。检查完“心脏”,他便会沿着固定的路线,开始对国贸北区的管路、线路进行细致的巡检。那些上了年纪的设备、容易积水的角落,都是他重点“关照”的老朋友。


    十三年,足够让一个人对一片土地了如指掌。中央大厦地上37层、地下2层,国贸北区地上4层,地下1层,共计279户租户和业主,这里的每一寸管线、每一处设备,仿佛都刻进了王松根的脑海里。有人笑说他是闭着眼都能摸清的“活地图”,他憨厚一笑:“差不多吧,太熟了。”

图片

王松根工作照


    但这“熟”,并非一成不变。商业办公类物业的特点在于租户流动性大,需求变化快,设备更新换代也频繁。“以前的老线路,可能就跟不上现在商户的用电需求了,就得改造。”王松根深知,守着老经验不行。厂家的技术人员是他的“老师”,和同事的探讨是日常,这份主动学习、与时俱进的态度,是他保持“活地图”精准导航的秘诀。


图片

    

     电路维修、漏水抢修,是王松根工作中的家常便饭。肩上那个磨得发亮的帆布工具包,和那架随时待命的维修梯,是他最忠实的伙伴。商办物业的维修,往往牵涉面更广,影响更大,对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。“跳闸了,不能慌。”王松根有一套自己的处理流程:先查业主户内电箱,再逐级排查配电房,直到找到症结。“没别的,就是得细心,一级一级捋,经验也是这么一点点攒起来的,没捷径。”他说。

图片

王松根工作照


    他深知预防胜于抢修。商户装修前,他会主动上门沟通电路设置规范,“提前把规矩讲清楚,管理和约束好,后面用电才安全放心。”抄水电表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,也被他赋予了“预警”功能。发现哪户用电量异常陡增,他会帮忙查找原因,常常能发现业主自己都没留意到的大功率电器隐患。


    处理突发状况,更是考验“老师傅”功力的时刻。六年前一个寒冬清晨,天还未亮透,王松根就接到4楼租户的紧急电话:楼梯间水流成河,正在结冰,电梯已停运!他立刻从家中赶到现场,直奔15楼水泵房关闭总阀,截断水源。随后,他顶着寒意逐层排查,最终在18楼西北角一户发现了“元凶”——前一晚忘关的卫生间窗户,让低温冻裂了水管。紧急抢修随即展开。当清晨上班的人流涌入大厦时,水流止住了,冰清理了,电梯恢复了运行。“得赶在大家上班前弄好,不能耽误人家生意。”王松根回忆道。


    他的手机24小时待命,饭点、深夜、休息日被紧急召回是常态。一个暴雨如注的深夜,中央大厦负二层水泵房的汲水井突发故障,大水漫灌,眼看就要威胁到地库车辆。接到通知,王松根二话不说冲进大厦,和团队一起堵漏、排水,奋战到凌晨。“看到地库没事,车都好好的,心里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,踏实了。”


    即使是路面砖块的修补,也凝聚着他十多年的经验。“水泥放多少正合适?全靠手上感觉。”王松根指着修补过的一块地砖,严丝合缝,“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,得让踩上去的人觉得稳当。”


图片

    

    在商办物业工作,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商户。维修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沟通的艺术。王松根深谙此道。虽然工程维修团队的职责主要在公共区域,但出于多年与商户相处的信任,也为了营造更好的物业服务氛围,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户内小问题,比如门窗配件损坏,只要商户报修,他和团队通常也会帮忙处理。


    “难点在于收费。”王松根坦言,“有些配件确实需要业主自己承担费用,他们有时不理解。”遇到这种情况,他不会生硬地说“不行”。“得先听他们怎么说,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。然后耐心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个费用需要他们承担,规定是怎样的。最后,还得给出合理的建议,比如哪里能买到合适的配件,或者有没有其他变通办法。”他相信,真诚是沟通的桥梁。“把事情说清楚,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在为他们着想,是在帮他们解决问题,不是推诿,大部分商户最终都能理解。”


图片

    

     目前国贸服务中心工程维修团队有3人,王松根是资历最老、技术最过硬的。他不仅是商户信赖的“老师傅”,更是同事心中的“老大哥”。新人遇到难题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“找王师傅”;遇到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、苦活累活,冲在最前面的,也总是他。

图片

王松根工作照


    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事,无论是复杂的电路排查逻辑,还是看似简单的路面修补水泥配比,甚至是“修灯前必验电”这样的安全铁律。“安全是第一位的,千万不能大意。”这是他最常叮嘱新人的话。

    

     问他为什么能在这里干十三年还如此负责、任劳任怨?王松根的回答朴素得让人动容:“你拿一分钱,就要干一份活。光拿不做,坐一天人也很难受的。”这句再实在不过的话,是企业文化最生动、最落地的注解。


 ◆

    在绍兴纺织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,中央大厦和国贸北区始终高效运转。这份从容背后,是王松根和同事们日复一日的坚守。他们没有豪言壮语,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巡检、一次又一次的抢修、一遍又一遍的耐心沟通。他们作为金昌文化基因“求实”中脚踏实地的代表,守护的不仅是电路水路,更是金昌物业有口皆碑的服务金网。




其他新闻